历时5年,惠及居民20633户 高新区完成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任务

发布时间:2017-01-03  浏览次数:21次

    12月19日,随着最后一个小区汇豪国际小表切换任务的结束,由高新区自来水公司承建的区内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这标志着这一项历时5年、涉及二次供水小区46个、惠及居民用户20633户的惠民实事工程正式宣告结束。

    自2012年公司启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以来,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十分重视该项工程的实施,每年年初都将其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区领导多次召集区城乡发展(水务)局、房管局、苏高新集团等部门(单位)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和协调具体工作,给予自来水公司支持和指导。改造过程中,前区管委会副主任邢文龙等主要领导也曾数次督查项目进度,对工程建设质量、进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自来水公司根据领导部署以及改造计划,有重点、有节奏的为改造现场配置各项资源。

    2016作为是高新区二次供水改造的收官之年,共有9个二次供水小区需要改造,涉及用户2792户。为了真正体现区党工委惠及民生的宗旨,使这一项实事工程办好办实,公司对这9个小区分别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制订,反复征求小区业主委员会及居民意见,并在充分总结优化二次供水改造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苏州高新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事意见》要求,严把方案公示、设计施工招标、建设施工管理等工作环节,努力做到早进场、早施工、少扰民、多惠民。经过一年的努力,改造工作完成后,公司还针对改造后道路、绿化、车位等恢复情况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并根据居民反馈意见进行整改,最大程度使“用户安心、政府放心、开发商省心”。

    为什么要“改造”?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造成区内高层、小高层住宅不断增加,居民对稳定供水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经验,开发单位建设的项目无法保证二次供水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物业管理单位又无法保证对二次供水设施的专业维修、保养和维护,这两个主要原因导致区内不少高层、小高层小区水压“软绵无力”、小业主额外多缴水费、水质不达标等一些列问题,有媒体评论“好楼喝不上好水”、“最后‘一公里’供水得不到有效保障”。

    嘉业阳光假日居民戚建初老人表示,在实施改造之前,他们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由小区物业管理,由于物业缺乏专业管理技术和经验,从他入住嘉业阳光小区以来,曾多次出现水压不足、水中有泥沙杂质等问题,特别是业主还要承担因内部渗漏产生的额外水费,业主投诉较多,意见较大,因此,在改造意见征询过程中,小区业主几乎全票赞成实施改造。

    自来水公司怎么“改造”?

    为了有效扭转上述情况,2010年4月,高新区自来水公司决定增设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业务,规范区内二次供水秩序。公司对全区46个二次供水小区进行走访摸底,了解已建二次供水设施日常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主动前往其他区市学习经验,为二次供水业务的拓展奠定了基础。在区建设(水务)部门的牵头下,公司参与制定了《苏州高新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技术要求》、《苏州高新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标准》等规范,明确了今后操作标准。

    据公司二次供水部副经理李祖成介绍,这46个小区的改造,都会将室外埋地供水管道全部更换为球墨铸铁管,楼道供水立管改造为内衬塑镀钢管,远传水表系统在原位全部更换。而泵房内则都将加装视频监控、门禁和在线水质检测仪表,实行远程监控与管理。

    “改造”的好处有哪些?

    据公司总经理袁祥介绍,改造后对高层住宅居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彻底解决供水水压及水质问题,保障居民们的用水安全;二是自来水公司直接抄表到户,业主不再需要分担因渗漏产生的总分差费用;三是泵房内加装了视频、在线水质检测仪表等实时监控设施,一旦出现水质水压等异常问题,自来水公司可以立刻组织抢修,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数据显示,5年以来,高新区自来水公司完成了105公里室内管路安装、60公里室外管道安装和46个二次供水泵房改建等建设任务;改造后46个小区年减少水量漏损约70万吨,节省电量约90万度,总计节省价值达280万以上,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后,“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同城同价”的政策福利将辐射全区20633户高层居民的日常生活。

推荐新闻